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《規劃》的背景究竟是什么?2019年,全球檢測、檢驗和認證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11204.53億元,預計2026年將達到16061.33億元,2020-2026年復合增長率(CAGR)為5.57%。而第三方機構預測,中國檢測、檢驗和認證服務市場規模達到2026年將達到4532.51億元。
“傳遞信任,服務發展”是認證行業的本質屬性,但中國迅速崛起的認證市場,一些機構鋌而走險走捷徑遂滋生出“認證亂象”。據公開的資料顯示,從2016以來,共有42家認證機構被處罰,包括撤銷掉認證資格批準書。
讓中國認證行業公信力、品牌影響力和國際聲譽受到嚴重損害。幸運的是,國家監管機構雷霆出手,讓“認證亂象”無所遁形,《規劃》值得期待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中國大陸認證機構共計932家,同比增長28.73%;211家認證機構擴大認證業務范圍共計1698次,同比增長108.09%;有效認證證書共計302.01萬張,同比增長11.88%;獲證組織86.72萬家,同比增長9.99%;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共計362.46億元,同比增長23.01%。
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認證服務市場,認證服務行業能得到快速發展。但市場的持續擴大和競爭的加劇,就使得一些機構頻頻觸碰紅線,損害了認證行業的公信力。
針對社會上反映強烈的認證行業亂象,國家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認證檢測市場集中整治、防疫用品認證活動專項整治等行動,嚴厲打擊虛假認證、出具不實和虛假檢測報告、買證賣證、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等違法違規行為,還向社會曝光非法認證機構,撤銷、注銷不合格認證機構,對有問題的認證機構予以警告并責令限期整改。
從2016年以來,國家認監委先后公布了42起被撤銷批準文件的處罰案例,極大地震撼了市場。這些機構被撤銷資質主要有三種原因:(1)審核員不到現場,遺漏認證程序,出具虛假認證結論(這類企業有22家);(2)專職認證人員人數不滿足認證機構基本要求(這類認證機構有10家);(3)承諾制審批過程中提交虛假材料等(這類認證機構有10家)。
在管理探索中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逐步完善了“法律規范、行政監管、認可約束、行業自律、社會監督”五位一體的行業治理體系。并建立以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為基本手段,以重點監管為補充、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,積極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等智慧監管手段,探索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模式。隨著監管方式和手段不斷創新,監管力度和效能顯著提升,有力維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活動的公信力,認證檢測市場秩序明顯好轉。
2022年7月29日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《“十四五”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“《規劃》”),就認證認可行業怎樣加強監管,怎樣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,如何做大做強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進行了明確回答。
《規劃》指出,在十四五期間,首先將通過加快推進《認證認可條例》修訂、《檢驗檢測條例》立法研究和部門規章制修訂工作,完善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領域行政規范性文件,打造系統、科學、有效的 法規制度體系;其次是完善并推動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機制與風險管理相結合,開展靶向精準的檢查;再次,健全風險監測預警追溯機制,完善信用監管機制,強化監督懲戒,創新智慧監管。
監督懲戒是震懾違法違規正風氣的必要手段?!兑巹潯愤€特別提出,未來將強化監督懲戒,落實“誰出證、誰負責,誰簽字、誰擔責”, 建立出證人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負總責制度,嚴格落實從業機構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。壓實從業機構承擔政府部門委托任務的履約責任,嚴肅查處相關機構及人員在承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、風險監測等任務中出現的數據、結果失實、造假行為。
值得期待的是,《規劃》對認證認可行業的發展和規范起基礎性和引領性的作用,監督懲戒原則的提出,也會對認證亂象將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。面對3000億的市場蛋糕,隨著認證市場的內部凈化,認證行業在自我發展的同時,將為中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。